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上面的配图来自电影《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影片中,一对美国中产阶级夫妇婚后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痛苦挣扎,最终结局也让人唏嘘。

● 现实中的故事大多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和惊心动魄,但往往充满更丰富的元素,比如说,跨国婚姻带来的种种新鲜,和随之而来的重重挑战。

 

林蔓兮 | 文

美国人伊莎贝拉看起来很年轻,她的女儿长得跟她很像。当年在北京初次见她们母女俩时,我还以为她们是两姐妹。 

刮风的冬日,经常能看到她扎着条粗粗的长辫,头上戴着顶呢绒帽,帽子的两条绦子直在耳边轻晃。 

伊莎贝拉很喜欢紫色,家里有很多紫色的东西,比如说紫色的自行车、紫色的杯子、紫色的电话,还有最令人啧啧称奇的紫色的浴缸。 

伊莎贝拉偶尔也会在大家面前提起她的中国丈夫,但更多的是在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场合里,似乎那时候的她更容易敞开心房说话。

 但我只见过伊莎贝拉的丈夫刘涛一次,典型的科技男,戴着副银框眼镜,比较拘谨,不是那种能轻易在人前吐露心声的男人。

 十七年前,伊莎贝拉在加州认识了刘涛,当时他俩还是学生,伊莎贝拉学的是中文,刘涛学的是资讯科技和工商管理。为了学好英语,刘涛找伊莎贝拉当自己的语伴,两人每周见几次面,刘涛很努力地操着他那不怎么流利、口音浓重的英语。日久生情,刘涛爱上了伊莎贝拉那双墨绿色的眼珠和独立、爽朗的性格,而她则欣赏刻苦耐劳、精干、有点幽默的他。

 不到两年,伊莎贝拉就随刘涛回到北京,两人骑着车到民政厅登记结婚。从民政厅出来后,伊莎贝拉热泪盈眶地和刘涛拥抱、接吻,刘涛说想要和她生一个漂亮的混血宝宝,一家人幸福地在北京生活。

 婚后,伊莎贝拉在一家美资企业工作,刘涛在一家电脑软件公司上班。两人都很忙,每天起早贪黑的,都想在各自的领域有更好的发展。

 那时候北京的外国人相对来说要比现在少得多,伊莎贝拉接触的大多是中国人,除了自己的同事、几个在外头结交的欧美朋友以外,便是刘涛的家人、同事及朋友。

 三年后,伊莎贝拉生下了漂亮女儿伊娃,她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为了亲自照看女儿,伊莎贝拉在伊娃出世后便辞去工作,过起了相夫教子的日子。从吃哪个牌子的奶粉、穿什么尿布,到女儿该读什么故事书,几乎全都由她一个人做主。刘涛本来就不爱管事,加上工作又忙,所以家里的事也乐得让她来处理。

 回到中国以后的这几年,刘涛确实很努力,除了日常工作以外,还要经常出差、见客户。他的业绩不断在上升,最后当上了部门主管,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房子越搬越大。

 经常应酬、出差的生活使刘涛很少待在家里,伊莎贝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女儿身上。

当伊娃到了入学年龄时,伊莎贝拉选择不把女儿送到学校,而是和几个家长一起办起了家庭学校(home school),自己在家教育孩子。

 家庭学校对家长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家长往往得付出很多的心血,才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全面的学习环境。伊莎贝拉对自己和对生活的要求一直很高,总希望在北京也能像在美国那样生活。她花了很长时间,仔细研究了美国的家庭学校制度,在还没有家庭学校的北京这片荒漠上建立起了一个互助社区,为的就是想给伊娃最好的教育。

 刘涛一开始就反对伊莎贝拉的做法,他觉得孩子还是越早融入主流社会越好,他把伊莎贝拉的行为视为逃避现实,上学是必然的事,没必要把孩子圈起来,像对待濒危动物般去过分呵护。两人为这件事大吵大闹不止一次,伊莎贝拉立场坚定,觉得这些年都是自己在带女儿,只有自己最清楚女儿需要什么。刘涛没办法,只好再次由她做主。

 伊娃乖巧、懂事,享受在家学习,偶尔和其他朋友玩耍的生活,她跟妈妈很亲,什么都听妈妈的。下雨天,伊娃会和妈妈一起躲在被窝里看书、下棋,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周末,她和妈妈一起烤饼干、骑车、做手工。因为伊娃喜欢游泳,伊莎贝拉还安排她上游泳课,每一次都陪着她,站在泳池边看教练指导她游泳。能和女儿一起过着这般既充实又欢快的日子,伊莎贝拉很满足。

一直要到伊娃到了该上初中的年纪,伊莎贝拉才察觉到她和刘涛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她已经习惯了刘涛出差不在家的生活,刘涛也习惯了不跟她和伊娃一起出行、参加各种活动。两人又开始为了伊娃的教育而起争执,刘涛觉得这些年伊莎贝拉让伊娃过的生活很不健康,孩子将来根本没法融入社会,因此他再次提出应该让伊娃到学校上学。伊莎贝拉为这件事和刘涛大吵起来,但同时也开始在心里盘算接下来该怎么为伊娃安排,毕竟伊娃越来越大,该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奥,她也该考虑伊娃将来上大学的事了。

 中国的家庭学校圈子很小,很多较好的资源都来自外国,这些年伊莎贝拉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才让伊娃不至于和美国的教育体制脱节太多。如果无法在课业上脱颖而出,那么拥有至少一项技能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生存之道,能够让伊娃凭借它而顺利考上美国的大学。伊莎贝拉很清楚这才是她要为女儿铺的道路,女儿最终是要和她一样,在美国上大学的。

 这一次,她和多年前一样,再次坚定地做出抉择,带女儿回美国,打算在那里继续在家教育女儿,同时也让她接受正规的游泳训练,培训她参加各种游泳比赛。

 转眼间,伊莎贝拉和女儿伊娃从北京回到美国已经两年了。这两年里,我经常看见她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自己的近况和照片。照片里,她和女儿一起在图书馆里看书、去咖啡馆喝咖啡、滑雪、采蓝莓,当然也少不了女儿游泳的照片。这回不仅是伊娃游泳的照片,还多了几张她在游泳比赛中获奖、脖子上挂着奖牌的照片。伊莎贝拉站在女儿旁边,和她一样露出灿烂、自信的笑容,她对这样的自己、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

 不过对一家三口来说,这条“革命之路”是否能继续好好地走下去呢?

 (完)

 作者林蔓兮为马来西亚华人,自由职业者,现居北京。

-----------
○ 关注“旁观中国”微信公众号“on_china”,或扫描下图二维码,获得每日完整版推送。我们为您精选全球舆论对中国话题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发掘“吐槽”与深意。

○ 联系我们:博客:旁观中国;新浪微博:旁观中国OnChina;腾讯微博:旁观中国
○ 欢迎发来评论或文章推荐,可直接发微信,或邮件至:onchina@caixin.com

话题:



0

推荐

旁观中国

旁观中国

288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出品,精选国际舆论对中国话题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它们有的持正平和,有的辛辣讥刺,也有的狗血八卦——但都很有趣。每天花上五分钟,看看全世界对中国的态度,了解态度背后的故事。 旁观中国阵地A(原创类) 旁观中国阵地B(外媒摘编及读者来稿) 旁观中国微博: 新浪:旁观中国OnChina 腾讯:旁观中国 微信公众号:旁观中国(on_china) (点击以上标题可进入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及投稿!

文章
  • 文章归档
2014年 28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