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时政小队 | 文

如果翻一翻近期的中国新闻,自杀新闻出现的频度可不低,官员自杀、商人自杀、媒体从业者自杀……许多新闻后面跟着“长期抑郁”四个字。

中国不少特定群体的人可能确实遇到了更多的困惑,产生了更多的自杀冲动(小编:比如老虎和苍蝇)。不过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想提醒你,不要这么简单地作出判断。因为其他群体的状况完全不同。

文章援引香港大学今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9年至2011年,中国的年平均自杀率在三年间下降了58%——每10万人中有9.8人自杀。而早先在2002年,根据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的数据,从1995到1999年,中国10万人中每年有23.2人自杀(回复关键词“140619”查看《关于中国几个让人吃惊的数字真相》)


▲全球各地的自杀率(2002年数据)。红色地区为全球最高。

在这份报告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农村女性,其自杀率跌幅高达90%。在2002年的柳叶刀报告里,这一组群中每10万人中有37.8人自杀,但新的报告中,每10万人中只有略超过3个人自杀。

这篇名为《从边缘回来》(Back from the edge)的文章是《经济学人》关注中国自杀率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专门剖析城市化对自杀率产生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香港大学报告作者之一,该校自杀研究和预防中心主任叶兆辉(Paul Yip)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如此迅速的降低自杀率

让《经济学人》记者有点意外的是,撰写报告的专家们说:

“中国取得的成就并不是通过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和开展任何有关降低自杀的全国性宣传来完成的”。

"China has done it withou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mental-health services—and without any national publicity effort to lower suicides."

 

文章写道,对于这种空前的降幅,学者们也怀疑来自官方的自杀数据可能存在少报现象。但这种怀疑也未必说得通,因为:

“多个研究报告和官方数据均显示,长期来看,所有群组的自杀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或是任何年龄段的男性或是女性。”

"In several studies, as well as in official data, the long-term decline in suicides has been marked across the spectrum,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d among men and women from almost all age groups."

 

对中国自杀率下降的原因,《经济学人》认为是两股相互缠绕的(intertwined)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逐渐崛起的中产阶级和人口的迁徙

前往城市工作,即使被当做是二等公民对待,对很多年轻农村女性也是一种救赎,将她们从家长的压力、糟糕的婚姻、爱管事的婆婆以及其他穷困的农村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

Moving to the cities to work, even if to be treated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when they get there, has been the salvation of many rural young women, liberating them from parental pressures, bad marriages, overbearing mothers-in-law and other stresses of poor, rural life.

 

事实上,中国城市人口的自杀率也在下降。香港大学的报告显示,2002年至2011年,每10万城市人口中自杀人数降到了5.3个,降幅达59%。

在《经济学人》看来,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

“尽管有对污染、食品安全和房产价格的担忧,但城市生活标准和整体满意度有了提高。”

"In spite of concerns about pollution, food safety and property prices, living standards and general satisfaction with urban life have gone up."

(小编:再次证明了中国人的乐观向上么?)

不过,如果城市化真的是中国自杀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叶兆辉团队的结论似乎和过往通行理论有冲突。依据法国19世纪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的理论:

“城市化、现代化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将会加剧社会疏离感和更高的自杀率。

"Urbanisation, modernisation and socioeconomic gains lead to increased social alienation and a higher suicide rate."

(小编:各类科幻文学作品似乎都用类似的理论来描写未来的人类社会)

的确,发达国家的数据跟杜尔凯姆的理论是相符的。自200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每十万人自杀数的平均值从11.6增长到了14。而中国的邻居韩国和日本拥有更高的自杀率——在2012年,韩国的数据是每28.1,日本也超过了21。


(小编: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中国自杀率下降只是因为还不够发达?)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老龄化,变得更加富有,《经济学人》认为中国可能接近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转折点。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的自杀率经历了小幅的上升,这一趋势有可能随着经济放缓而更加明显:

带动中国自杀率下降的力量——人口迁徙和城市生活标准的提高——也正在失去动力。

The forces that shaped suicide’s decline in China—migration and rising urban living standards—are losing steam as well.

 

在《经济学人》看来,中国老年人自杀率数据似乎也在预示不太妙的趋势。在65—69岁的城市老年男性中,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9.9人,而在70—74岁的农村男性中,每10万人口中有41.7人自杀。(小编: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推行火葬致健康老人自杀”,估计也在统计之列……)

虽然中国的城市化和大家族原子化(小编:原子化指的是个人和家庭和外部社会的关系疏离,比如一家人分居各地)使得自杀率在年轻一代中下降,但这同时让农村的老年人得到的照料却越来越少,城市住宅区里互相熟悉的脸庞也不断消失。独生子女政策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让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负担更重。

二十年后,中国的自杀率可能会比现在看上去更严峻,但似乎也不太可能回到1990年代那么高的水平——这是文章最后的判断。■

原文参考:
Back from the edge (原载于《经济学人》)


 

【旁观中国】第一次线下活动

欲知详情,请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或回复关键字“活动”获取。

 


尝试输入关键词:精选」「旁观史」「旁观者」「简介」「投稿」或日期,如「140304」「140515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旁观中国 精选全球舆论对中国话题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发掘“吐槽”与深意 

欢迎大家发来投稿、评论或文章推荐。直接回复微信或邮件至onchina@caixin.com

添加关注的三种方式: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点击【查看公众账号】可关注;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on_china;
 3)通过微信扫描下方第二张图片二维码


 

特别声明:旁观中国由财新传媒出品。旁观中国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请认准旁观中国唯一之微信号:on_china。

话题:



0

推荐

旁观中国

旁观中国

288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出品,精选国际舆论对中国话题的报道、分析和评论。它们有的持正平和,有的辛辣讥刺,也有的狗血八卦——但都很有趣。每天花上五分钟,看看全世界对中国的态度,了解态度背后的故事。 旁观中国阵地A(原创类) 旁观中国阵地B(外媒摘编及读者来稿) 旁观中国微博: 新浪:旁观中国OnChina 腾讯:旁观中国 微信公众号:旁观中国(on_china) (点击以上标题可进入相关链接) 欢迎访问及投稿!

文章
  • 文章归档
2014年 288篇